艺术家周建朋9月23日在上海光明金融大厦27楼,首次为观众展开了一幅长达五十米的巨幅画卷——《长江图》,画卷自右向左,如同一部缓缓展开的纪录片,带领我们重温长江从源头到入海的生命旅程。
展看《长江图》徐翌晟 摄
《长江图》耗时三年完成,题跋中“冰川涓滴,汇为沱沱”的景象,被艺术家以极为洗练、空灵的笔墨呈现。从长江之源的雪岭起始,随着江流东下,画面骤然激越。虎跳峡中,怒涛激石,告别峡谷的险峻,江面豁然开朗,标志性的青绿设色开始成为主调,他以湿润的笔法,让色彩与水墨相互渗透、交融,形成了变幻莫测的云雾效果。云与水是流动的灵魂。丽江,攀枝花,重庆等城市都在长江图中有所呈现,直至滔滔江水抵达上海。《长江图》的特点,不仅在于其宏大的尺度,更在于其精微的细节与流动的气韵。
《长江图》局部
其他作品
“叠叠云岚烟树榭,弯弯流水夕阳中”。在如诗似画的楠溪江田园中成长的周建朋从小就喜欢涂鸦,2007年,研究生毕业的周建朋为了在创作中寻找新的突破,放弃了一众“橄榄枝”,选择去往新疆,并进入新疆师范大学任教,开启了他长达9年的艺术朝圣。“青绿山水”是唐宋时期一度十分辉煌的画种,但此颜色需要用比较昂贵的矿物质研磨而得,而且表述需要清而透还要厚,如果不到位则极容易落入俗套,所以对技法要求也很高。周建朋在研究生时期就已开始研究这个画种,近20年的探索中,他的山水画大胆地增强了水墨效应和色彩元素的融入,把线勾勒的山体表现形式削弱,真正地把写意精神呈现出来。
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、著名艺术家程大利,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丁宁曾经对周建朋予以了高度评价,认为视野开阔,主攻山水丹青,所用的创作方法、绘画语言,吸收了很多当代的优秀成果,包括东方和西方、传统和现代、江南和西域。
除《长江图》之外,展览展出了周建朋《楠溪江图卷》《瓯江图卷》等二十余幅以楠溪江、雁荡山为灵心的绢本与纸本作品,融汇传统青绿设色与颜料语言,在恢弘尺幅与精微笔墨之间,尽显江南山水之秀润苍茫、人文之蕴藉深远。展览的同时,还进行了品酒、品香、品砚、品玉、赏钵、赏石等艺术沙龙。观众穿行于作品之间,可领略“诗画同一”的东方审美理想与自然观照。这既是对温州人文脉络的一次沪上回响,亦是以经典青绿为媒介,展开一场传统与当代的深层对话。
盛达优配官网-配资短线炒股-股票账户配资-股市五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